Wednesday, June 27, 2007

Another Citation about research in plurals in Historical Chinese

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
Another Talk about the Repeated Changes of "men-mei-men"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1期
黎新第

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引用的文献
汉语轻音的历史探讨 《中国语文》 陈国 1960 / / 03 P
元代复数形尾每的读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邓兴锋 1993 / / 04 P
〈尔雅音图〉的声调 《语言研究》 冯蒸 1997 / / 01 P
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韵尾问题) 龚煌城 1986 / / P
山西方言的文白异读 《中国语文》 侯精一 1993 / / 01 P
说麽与们同源 《中国语文》 江蓝生 1995 / / 03 P
宋代北方籍词人人声韵分部考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 姜聿华 1987 / / 03 P
〈董西厢〉曲句着咱二字的平仄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黎新第 1992 / / 04 P
近代南方系官话方言的形成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 / 01 P
论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音 《语文研究》 李新魁 1980 / / 01 P
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建设》 1987 / / 56 P
释中原雅音 《北京:中华书局》 龙晦 1984 / / P
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鲁国尧 1985 / / 04 P
释您俺咱噌附论们字 《上海: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84 / / P
近代汉语指代词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5 / / P
唐五代西北方音 《北京:科学出版社》 罗常培 1961 / / P
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 《中国语文》 梅祖麟 1986 / / 06 P
论我字例外音变的原因 《中国语文》 平山久雄 1987 / / 06 P
汉语史通考 《重庆:重庆出版社》 太田辰夫 1991 / / P
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 《中国语文》 王洪君 1987 / / 01 P
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 《语文研究》 1991 / / 04 P
汉语史稿 《北京:中华书局》 王力 1980 / / P
太原方言词汇 《方言》 温端政 1981 / / 04 P
太原方言同音字汇 《语文研究》 温端政 1992 / / 3,4 P
中原音韵音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杨耐思 1981 / / P
中州音韵保存在山东海边儿上 《河北师院学报》 俞敏 1987 / / 03 P
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曾晓渝 1991 / / 01 P
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家们俚 《中国语言学报》 张惠英 1995 / / 05 P
论〈西儒耳目资〉的记音性质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张卫东 1991 / / P
北京话和台湾话轻声出现异同、历史由来和台湾新生代国语的形成 《语言研究》 郑良伟 1987 / / 01 P
宋代方音 《北京:中华书局》 周祖谟 1966 / / P
张惠英 1995 / / P
王洪君 1987 / / P
在今山西万荣等地方言中,这些鼻化韵尾中的鼻化成分已完全丢失 王洪君 1991 / / P
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力 1982 / / P
方言 1994 / / 02 P 90
方言 扬州 1992 / / 03 P 165
《fangy》 徐州 1994 / / 03 P 186
方言 盐城 1993 / / 02 P 123
《方言》 海安 1998 / / 03 P 211
金瓶梅词话 / / P
太原方言词汇 温端政 / / P

-----------------------
Another source:

也说"们--每--们"的反复变化


Another Talk about the Repeated Changes of "men-mei-men"

黎新第 

摘 要: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关键词:汉语词尾;"们一每-们";反复变化;原因
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36(2001)01-0089-11



参考文献:

[1]陈国:《汉语轻音的历史探讨》[J],《中国语文》1960年第3期
[2]邓兴锋:《元代复数形尾"每"的读音》[J],《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3]冯蒸:《〈尔雅音图〉的声调》[J],《语言研究》1997年第1期
[4]龚煌城:《十二世纪末汉语的西北方音(韵尾问题)》[J],第二次国际汉学会议论文,1986,台北
[5]侯精一、杨平:《山西方言的文白异读》[J],《中国语文》1993年第1期
[6]江蓝生:《说"麽"与"们"同源》[J],《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7]姜聿华:《宋代北方籍词人人声韵分部考》[J],《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
[8]黎新第:《〈董西厢〉曲句"着""咱"二字的平仄》[J],《重庆师院学报》1992年第4期;《近代南方系官话方言的形成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J],《重庆师院学报》1995年第1期
[9]李新魁:《论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音》[J],《语文研究》1980年第1期;《汉语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J],《语文建设》1987年第5期、第6期
[10]龙晦:《释中原雅音》[J],《音韵学研究》第1辑,中华书局,1984
[11]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12]吕叔湘:《释"您","俺","咱","噌",附论"们"字》[J],《汉语语法论文集》[C],商务印书馆,1984;《近代汉语指代词》[M],学林出版社,1985
[13]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科学出版社,1961
[14]梅祖麟:《关于近代汉语指代词》[J],《中国语文》1986年第6期
[15]平山久雄:《论"我"字例外音变的原因》[J],《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
[16]太田辰夫:《汉语史通考》[J],重庆出版社,1991
[17]王洪君:《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与宋西北方音》[J],《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J],《语文研究》1991年第4期、又1992年第1期
[18]王力:《汉语史稿(修订本)》[J],中华书局,1980
[19]温端政:《太原方言词汇》[J],《方言》1981年第4期
[20]温端政、陈子明:《太原方言同音字汇》,《语文研究》1992年第3期、第4期
[21]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2]俞敏:《中州音韵保存在山东海边儿上》[J],《河北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
[23]曾晓渝:《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J],《西南师大学报》1991年第1期
[24]张惠英:《复数人称代词词尾"家""们""俚"》[J],《中国语言学报》1995年第5期
[25]张卫东:《论〈西儒耳目资〉的记音性质》[J],《王力先生九十诞辰纪念文集》[C],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6]郑良伟:《北京话和台湾话轻声出现异同、历史由来和台湾新生代国语的形成》[J],《语言研究》1987年第1期
[27]周祖谟:《宋代方音》[J],《问学集》[C]下,中华书局,1966
[28]认可的理由如次:可能来源于"辈"的说法虽然很能给人以启发,但找不到近、现代汉语方言的证据,已为梅祖麟(1986)、平山久雄(1987)等所不取.认为来源于"每""弭""伟",则"弭""伟"作为复数词尾虽已见于唐时,但唐时固已有相当于"弭""伟"的"门"的出现(见吕叔湘,1940[补记二]引《李文饶文集》卷十九《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第33页,商务印书馆,1984).以之作为宋时词尾"们"(包括"懑""瞒"等)的来源,既没有不属于同一汉语方言的障碍(详本文第二部分),也没有有无鼻尾的差异,更没有"每》们"的变化需要解释,自当较为合乎情理.认为来源于"每人"并非全无可能,但较之前述说法更加缺乏证据(如文献中尚未见有"你每人"、"他每人"之类记载).至于认为"们"来源于汉语复数词尾"弭、伟、每"和阿尔泰语复数词尾-n的融合,还有进一步的困难:如果说这是由于在北宋时"兼操汉语和契丹语的人相当多"(见梅祖麟,1986),在元代北方兼操汉语和蒙古语的人一定更多,何以元代汉语北系方言反倒舍"们"而用"每"?
[29]张惠英(1995)也说:"人称代词词尾‘每'和‘们'同音互用."举出的例证仍是南戏和明人作品.
[30]"懑""瞒""满"都还有古书异读,这里所取的只是这几个字古今相的读音.词尾"们"既然是从口语中新产生出来,假借音近字作书写形式,就不大可能放着这几个字现成的读音不用,偏要取古书异读.
[31]王洪君(1987)写到,在今山西闻喜方言里,深、臻摄舒声韵母的白读为eu/iei/uei.其中的鼻化韵尾i(本文写作i)当是前鼻韵尾-n的演化结果.王洪君(1991)又写到,在今山西万荣等地方言中,这些鼻化韵尾中的鼻化成分已完全丢失.
[32]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第五十五节"曲谱举例"之[中吕·尧民歌]为:7A|[4A3A]|7A|[4A3A]|0△00|5B|5e ‖(第五句也可减为二字句);[越调·秃厮儿]为:3s○○●○|3s4A|○○●○○*△|[3s3A]|2A ‖南吕·骂玉郎]为:7e|5A| 7e|3Y|3Y|3e ‖(第二句也可改作:3f|3A).
[33]例如南京(见《方言》1994年第2期,P90),扬州(见《方言》1992年第3期,P165),徐州(见《方言》1994年第3期,P186),盐城(见《方言》1993年第2期,P123),海安(见《方言》1998年第3期,P211)
[34]这就好比元代的词尾"每",在明初的北方仍在使用.即使到了明代中期,也还有一部著名的《金瓶梅词话》用"每".
[35]从《太原方言词汇》(温端政,1981)和《太原方言同音字汇》(温端政、陈子明,1992)看,现代太原方言轻音音节,凡不带鼻尾的真性复元音韵母都弱化为单韵母γ.除文内所引"这会儿"外,它如:"夜来"iE45|γ·(ai→γ);"忒得"t‘ie?2tγ·|(ie?→γ).

收稿日期:2000年11月29日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